无忧启动论坛

标题: 什么叫ud,什么叫全藏入? [打印本页]

作者: flong99    时间: 2011-4-16 11: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elloman    时间: 2011-4-16 12:27
楼主还是应该先搜索学习下再提问:

使用bean制作的fbinst,可以在硬盘、u盘或者是储存卡上上分出一个隐藏的分区,称为UD,其特性是除了基于fbinst的工具可以进行读取之外的任何软件或者系统都无法读取其中的数据,具有防病毒、木马和防格式化的功能。

所谓“全藏入”是指通过fbinst把可启动U盘系统及软件完全安装到UD分区!
作者: 2010eflying    时间: 2011-4-16 12:46
我都是用DISKGENUIS给U盘划分两个区,后一个区隐藏,将PE放入那个区,好像也只有DISKGENUIS和GRUB能读取,WIN的资源管理器跟本不能读取
作者: wbjj    时间: 2011-5-3 22:18
菜鸟弱弱问一下,如果在硬盘上划分一个UD隐藏区,然后把PE安装在这里,当把系统格式化后,这个ud区的PE还能启动吗?
比较弱智的问题,不要拍砖哟……
作者: jianliulin    时间: 2011-5-3 22:21
原帖由 wbjj 于 2011-5-3 22:18 发表
菜鸟弱弱问一下,如果在硬盘上划分一个UD隐藏区,然后把PE安装在这里,当把系统格式化后,这个ud区的PE还能启动吗?
比较弱智的问题,不要拍砖哟……



可以
作者: wbjj    时间: 2011-5-3 22:29
再接着问,如果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将硬盘重新分区,那这个ud隐藏分区不知道受影响不?
作者: 2010fengyun    时间: 2011-5-4 02:55
原帖由 wbjj 于 2011-5-3 22:29 发表
再接着问,如果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将硬盘重新分区,那这个ud隐藏分区不知道受影响不?


重分的话,隐藏分区肯定就没了。进行这种操作别说分区了。就连数据都要跟他说BYE了。
作者: 幸运的草    时间: 2011-5-4 07:16
标题: 回复 #6 wbjj 的帖子
ud区的隐藏性是相对的,重新分区就被破坏了,另外重建分区表等对分区的操作也会破坏UD区,某些病毒也会破坏UD区,因此防毒也是相对的。
  这一点不同于联想等品牌机专用的隐藏分区,那个是可以重新分区的,只要不是专门人为的删除的话,普通操作是不会破坏隐藏分区的。
  建议只在U盘上使用,在硬盘上使用分区会很麻烦。需要有一定技能的人才能制作。
作者: wbjj    时间: 2011-5-4 20:52
谢谢,看来俺还是找个可以安装在U盘上的PE来用了,不知道将U版PE安装在U盘上,对U盘有什么要求没?
什么样的U盘兼容性比较好点?
我曾经用了一个4G的PNYU盘做启动盘,结果两台计算机都不能启动,后换用金士顿的就U盘就可以了。
作者: yjd    时间: 2011-5-4 23:16
我U盘上防毒是畸形目录。。
作者: 2010zyy19880524    时间: 2011-5-5 09:46
学习了。。。!!!!
作者: fengbjhqs    时间: 2011-5-5 18:41
u盘量产也不能读写,是不是和ud一样了,那关于兼容,谁好点呢
作者: 2010fengyun    时间: 2011-5-6 01:57
原帖由 fengbjhqs 于 2011-5-5 18:41 发表
u盘量产也不能读写,是不是和ud一样了,那关于兼容,谁好点呢

肯定是量产的启动性更强悍,可以说完全是模拟光驱启动,应该没有见过光盘启动不了的吧(除非硬件坏了,呵呵),但是前提是芯片适合的,群联主控就很不错。有些主控就根本不适合量产。所以有人说量产一样启动性不好,是一种误解。
作者: 2011wlbgmpe    时间: 2011-5-6 08:32
UD麻烦,直接写入U盘,启动爽,很快!!
作者: zyy    时间: 2011-5-6 16:16
学习  学习
作者: fengbjhqs    时间: 2011-5-6 17:32
原帖由 2010fengyun 于 2011-5-6 01:57 发表

肯定是量产的启动性更强悍,可以说完全是模拟光驱启动,应该没有见过光盘启动不了的吧(除非硬件坏了,呵呵),但是前提是芯片适合的,群联主控就很不错。有些主控就根本不适合量产。所以有人说量产一样启动性 ...

学习了,还是有些芯片能启动  但兼容就不行了,为了买群联 我寻了好久的
作者: zery    时间: 2011-5-7 19:05
学习贴,不错!          




欢迎光临 无忧启动论坛 (http://bbs.wuyou.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