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启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系统gho:最纯净好用系统下载站广告联系 微信:wuyouceo QQ:184822951
查看: 160181|回复: 69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ative版的mini pecmd测试,添加mount命令--2011-4-4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4-10 23: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下,启动到native前需要载入哪些驱动,还是说不需要任何驱动,所有驱动都可以在native模式下载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4-12 11: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011足迹 于 2011-4-12 11:35 发表
请提供以下调用方式和出错信息..
至于何时加入注册表操作..我的打算是移植完成后...
移植完成kernel和crt后准备移植reactos的cmd..估计工程两可能不小...
现在遇到一些函数类型定义的问题..
reactos中的函数 ...


如果要提高效率,解决更多的bug,建议公布源代码,并建立一个工程(如google工程)

这样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有些功能的实现也可以有其他网友提供

当然,我不知道这是否违背楼主的初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5-8 03: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7 16:34 发表
把tangope改成使用NATIVE+二级WIM文件的方式启动

一级内核3.64MB。二级内核WXPE.WIM是直接从原版打包起来的,还有TOOLS.WIM也是。


有兴趣可以下载试用
http://u.115.com/file/bhzxz5ox

ISO格式,放 ...


好像挺好玩的,就是native执行脚本那里停的时间稍微久了点,不知道是不是虚拟机的缘故,有没有对比过这种启动方式和原来的启动方式,哪种快点

另外,native执行的命令能不能隐藏的

好像在这个模式下很容易实现像0pe那样就地取材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5-11 11: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tsyh 于 2011-5-11 02:43 发表
终于找到了救星,老大的U启PE一分钟启动是不是你前面贴的PE,如果是的话,U启安装的方法再详细点指导一下,我家里有台老机OPE也要5分钟,其他PE要6-20分钟启动到桌面。先谢了!


其实老机器还是得区别对待的

最常见的一种是bios不支持usb2.0,但接口实际上是2.0,所以在进入pe后是支持2.0的,这种情况下这个pe启动速度会比不预先加载2.0驱动直接一步载入的快很多

另一种是更老的机器,压根就不支持2.0的,这种情况下我估计,这个pe启动速度也不会快到哪去,除非你只到native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5-11 12: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oubin 于 2011-5-11 12:13 发表
老大您好,非常谢谢您的帮助。。。。。
这个pe进入pe系统后,取下光盘就蓝屏了,建议老大将WXPE.WIM放在TANGOPE.IM_的根目录下,这样是不是不太费内存,还可以取下光盘使用pe(个人想法,请老大指正)。。。。 ...


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一级内核尽可能得弄小,如果按你说的做,那么载入一级内核的时候就已经载入了所有的东西,那何苦还要这么做呢,直接用原来20多m的iso文件启动不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5-11 13: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11 12:03 发表
因为这个PE的一级内核是超精简的,要使用SATA/SCSI硬盘需要外挂SRS驱动。暂时可以配合SRSF6使用。

或者把你的硬盘驱动映射到(fd0)后再启动就可以找到了。

现在只是先测试一下效果。

过段时间有空,再重 ...


奇怪了,我更换了一下驱动,竟然mount失败了,提示

Mount Failed 0xC0000034

驱动很多是cab压缩的,跟这个有关系吗

另外那个volsnap文件,是因为你的setupreg.hiv的原因才需要的吧,跟这个应该没关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5-11 14: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tsyh 于 2011-5-11 13:35 发表
你分析得很对,我家里有两台台式电脑,都是七喜品牌机,一台是03年的不支持USB2.0,但是BOOS里面有显示USB-HDD等,U启不支持,当时算是中上的花了6000多元;第二台是04年的支持USB2.0,实际是USB1.1,BOOS有USB ...


其实除去载入的时间,tangope的启动时间只有10几秒,大多数其他pe也差不多,因为200多M甚至更大的pe,其实载入的只有内核,三卡驱动和外置软件的挂载由于一般是在进入桌面用户已经可以操作了再启动的,所以这部分启动时间一般也会被忽略掉

载入的时间主要取决于载体的读取速度,对于一些老机器,你可以尝试用plpbt来加载usb2.0驱动,http://www.plop.at/en/bootmanagerdl.html,具体方法坛子里有帖子介绍的,搜一下就有了

native我不了解,如果native模式下支持usb2.0的话,对老机器来说,这种方式应该也会比原来的方式快一些的

如果你的机器老到彻底不支持2.0的话,那建议把pe装到硬盘里去,这样启动速度也会很快的,应该也就20多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5-13 02: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13 01:05 发表



明天再测试,希望越来越好用。重要的是最好不要和太多的大DLL关联。


那是不是意味着现在4M就可以到cmd窗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5-13 12: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13 11:05 发表
试着编译了一个试一下,在QEMU中测试,发现反应明显变慢了。
另外之前的NATIVESHELL还会继续更新吗?
今天再看了一下,发现有好几处有分配内存却没有释放内存
具体的可以直接使用lp/lm命令测试
这两个命令调 ...


其实如果用迷你版的驱动方案的话,比这个也就多2M左右,那样基本上能支持大部分的主流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5-13 13: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13 13:22 发表


增加驱动不难,驱动比较全的话虽然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不过我不太喜欢

驱动多了,启动也会慢些,而且还有可能发生冲突。

使用无驱动方案, 更新驱动比较方便,驱动可以按需加载(个人比较喜欢)。

所 ...


好像在老机器上才能体现出来

而且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全内置的方式有个好处,进入桌面就可以拔掉u盘

如果是硬盘版,启动都不到20秒,更没体现出好处来

我现在对native也不了解,不过感觉停留在native模式下还挺好玩的

如果要直接进入桌面的话,那个界面反而有点兀突,特别是虚拟机里,好慢

[ 本帖最后由 NicTense 于 2011-5-13 13:3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5-14 11: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参与这个帖子的设计的应该都是这方面的高手,借这个帖子请教个问题

就是 System\ControlSet001\services 下面的服务项

start 的值为 0 ,1 ,2 ,3 分别代表在什么阶段被启动?

native模式是在0之后还是1之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5-14 11: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dos 于 2011-5-14 11:30 发表

印象是
0x0 Boot
0x1 System
0x2 Automatic
0x3 Manual
0x4 Disabled



好像是对的
我查了一下

0是
dmboot.sys
dmio.sys
dmload.sys
fltmgr.sys
snapman.sys (可能有的pe是volsnap.sys)
wimfsf.sys
nativepe还需要将wimfltr设为0
好像fbwf.sys在大部分pe都是设为0,nativepe下是不是要改成3

1是键盘、鼠标、显示驱动和文件系统

2是svchost.exe servieces.exe和lsass.exe,都是系统服务项

其他大部分都是3

根据这个看,貌似在进入native模式时,0和1的部分都会被载入,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感觉好像不考虑功能,单纯到native模式,应该可以实现3m以下

[ 本帖最后由 NicTense 于 2011-5-14 11:5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5-14 15: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搞了老半天,我被误导了
原来Mount完原来的内容都被屏蔽了
也就说,磁盘驱动只要加进wxpe.wim就可以了,一级内核只要保证能启动到native模式就足够了,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5-14 17: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3 fukystone 的帖子

http://u.115.com/file/dn42y8hs#
nativePE.rar

那个...谁用chenall那个nativepe找不到硬盘的,用这个解开替换里面的tangope.im_再试一下看行不行,反馈一下结果

如果行就意味着,wxpe的驱动只要保留几个文件,其他都可以删了,如果不行就意味着驱动得放到wxpe.wim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5-14 17: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ukystone 于 2011-5-14 17:20 发表


用你这个可以找到vmscsi,像我前面说的,需要把磁盘驱动放在tangope.im_里。
但是这样的话,我试着把驱动放全了,tangope.im_有9m那么大,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另外,你这个在启动时也会在进度条那里卡很久 ...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磁盘驱动是在native模式前就安装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在wxpe.wim那里节省体积了

或者用f6模块

我上传的这个是迷你版的驱动,加起来5m的体积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这种模式弄出来的pe,总体的体积肯定比直接全内置的方式要大一些,因为考虑到mount wim后屏蔽原来文件的问题,所以有些文件是2个内核都必须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5-14 22: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Mini TangoPE弄成Native版了,体积大了将近4M,不开心啊不开心

http://u.115.com/file/clwmemss


对了,native的背景色在哪改?

[ 本帖最后由 NicTense 于 2011-5-14 23: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5-15 20: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8 pseudo 的帖子

呵呵,老实说,我只是觉得好玩,目前来说我还没看到很大的意义,因为native模式下可以做的事情,目前来说还太少,而且效率比较低,如果用Mount wim的方式,就失去了全内置拔U盘的优势,可是如果不mount,用复制或者cab解压的话,好像速度又没多大优势

而且,如果机器不太老的话,只要支持usb2.0,貌似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不过如果nativeshell能扩展到拥有cmd那样的功能,那就很好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5-15 22: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011足迹 于 2011-5-15 22:04 发表
今天又解决一个问题。。。现在cmd的native移植版功能已经相当强大。。。
目前支持cmd的copy echo del rd cd if for等命令。。。除for不支持f参数外其他的基本上是完美实现。。。
而且现在已经支持输出重定向到 ...


是把cmd的功能移植到native.exe里,还是编译一个可以在native模式下运行的cmd?

对了,楼主能不能直接给个编译好的版本,毕竟对我等不擅长编程的人来说,编译也是一个很麻烦还未必能做好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5-15 22: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能不能用这些代码直接扩展nativeshell的功能,个人觉得不需要能启动win32程序,也不现实,native状态下,只要能有批处理那样的功能,足以实现各种判断和文件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很多功能就都能在这个模式下实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5-16 11: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all

上次你上传的那个nativepe,我打开研究了一下,发现有几个文件是没用的
一级内核img文件的驱动里
cbidf2k.sys
i2omgmt.sys
i2omp.sys
sfloppy.sys
pcmcia.sys
这几个你在txtsetup.sif里面删掉了,但是文件忘记删掉了

另外,wxpe.wim里,凡是cab压缩过的那些文件全部都可以删掉

我想问一下

你想通过F6镜像添加srs驱动,是一个整包对应尽可能多的机器,还是说每个机器单独放一个小包
如果是前者
加载F6镜像的方式和直接把驱动放到一级内核,单纯从启动速度上讲,哪个比较有优势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5-16 11: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hwfq 于 2011-5-16 11:29 发表
mounw wxpe.wim x: NULL
出现:Mount Failed 0xC0000034.


这个mount failed有很多可能的,如果txtsetup和注册表没处理好的话,一样会mount failed的

得找一个原来可以成功挂载的pe,换了这个native版本不行的才能算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5-16 13: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修改setupreg.hiv,在native load native.cfg那行下面加一行  nativecmd

然后进入nativeshell后,输入exit,应该就可以进入nativecmd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5-16 1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dos 于 2011-5-16 13:42 发表

我当然有这样试过

但是这样就不算叫出来了吧,呵呵~~


所以要强调“哈哈”,相当于nativeshell对nativecmd说:兄弟我走了,你上!

其实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为什么要2个,nativecmd的功能完全就应该是nativeshell的子功能,单独的nativecmd没什么用,楼主估计也只是拿来练手,过渡作品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5-16 14: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dos 于 2011-5-16 13:51 发表

大概是,等楼主的整合版吧

不过现在nativeshell似乎出现了一些分支
比如chenall修改的就加了scd命令等的...
希望楼主也可以整合一下其他人加的或者修改/正的功能


试了一下,感觉反过来把nativeshell的几个主要的功能,如load,expand,mount加进nativecmd可能更方便一些,其实nativeshell有些命令也没什么作用,把有用的那几个保留下来就可以了

多版本不是问题,chenall都提供了补丁文件的

[ 本帖最后由 NicTense 于 2011-5-16 14: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5-17 02: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重大的发现
改造成nativepe,一级内核中需要用到的文件,都可以从二级内核中剔除,可以做到一个文件都不重复
我测试了一下,昨天改的tangope迷你版的native版可以再节省2M,功能一样

但是很奇怪,明明一个文件都不重复了,竟然还是比原来直接一个iso文件大了2M,莫非wim的压缩率真的远远比不上cab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5-17 03: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着把chenall上次上传的一级内核里没用的文件都删掉,重新压缩后3.41M,离3M以下的目标还是有点远啊
,剩下的鼠标键盘驱动,usb驱动不能删,ide驱动,文件系统,好像删哪个都不太好。。。除非弄个针对单个机器的版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5-17 09: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7 chenall 的帖子

TXTSETUP.SIF
SYSTEM32\BIOSINFO.INF
SYSTEM32\bootvid.dll
SYSTEM32\C_936.NLS
SYSTEM32\hal.dll
SYSTEM32\halaacpi.dll
SYSTEM32\HALACPI.DLL
SYSTEM32\kdcom.dll
SYSTEM32\l_intl.nls
SYSTEM32\NATIVE.CFG
SYSTEM32\native.exe
SYSTEM32\NTDLL.DLL
SYSTEM32\ntoskrnl.exe
SYSTEM32\SETUPREG.HIV
SYSTEM32\SMSS.EXE
SYSTEM32\vgaoem.fon
SYSTEM32\DRIVERS\ACPI.SYS
SYSTEM32\DRIVERS\ACPIEC.SYS
SYSTEM32\DRIVERS\ATAPI.SYS
SYSTEM32\DRIVERS\CDFS.SYS
SYSTEM32\DRIVERS\CDROM.SYS
SYSTEM32\DRIVERS\CLASSPNP.SYS
SYSTEM32\DRIVERS\cmdide.sys
SYSTEM32\DRIVERS\DISK.SYS
SYSTEM32\DRIVERS\DMBOOT.SYS
SYSTEM32\DRIVERS\DMIO.SYS
SYSTEM32\DRIVERS\DMLOAD.SYS
SYSTEM32\DRIVERS\EXFAT.SYS
SYSTEM32\DRIVERS\EXT2.SYS
SYSTEM32\DRIVERS\FASTFAT.SYS
SYSTEM32\DRIVERS\firadisk.sys
SYSTEM32\DRIVERS\FLPYDISK.SYS
SYSTEM32\DRIVERS\FLTMGR.SYS
SYSTEM32\DRIVERS\FS_REC.SYS
SYSTEM32\DRIVERS\FSVGA.SYS
SYSTEM32\DRIVERS\FTDISK.SYS
SYSTEM32\DRIVERS\HIDCLASS.SYS
SYSTEM32\DRIVERS\HIDPARSE.SYS
SYSTEM32\DRIVERS\HIDUSB.SYS
SYSTEM32\DRIVERS\I8042PRT.SYS
SYSTEM32\DRIVERS\INPORT.SYS
SYSTEM32\DRIVERS\intelide.sys
SYSTEM32\DRIVERS\ISAPNP.SYS
SYSTEM32\DRIVERS\KBDCLASS.SYS
SYSTEM32\DRIVERS\KBDHID.SYS
SYSTEM32\DRIVERS\KSECDD.SYS
SYSTEM32\DRIVERS\MOUCLASS.SYS
SYSTEM32\DRIVERS\MOUHID.SYS
SYSTEM32\DRIVERS\MOUNTMGR.SYS
SYSTEM32\DRIVERS\MUP.SYS
SYSTEM32\DRIVERS\NDIS.SYS
SYSTEM32\DRIVERS\NPFS.SYS
SYSTEM32\DRIVERS\NTFS.SYS
SYSTEM32\DRIVERS\NULL.SYS
SYSTEM32\DRIVERS\OPRGHDLR.SYS
SYSTEM32\DRIVERS\PARTMGR.SYS
SYSTEM32\DRIVERS\PCI.SYS
SYSTEM32\DRIVERS\PCIIDE.SYS
SYSTEM32\DRIVERS\pciidex.sys
SYSTEM32\DRIVERS\ramdisk.sys
SYSTEM32\DRIVERS\SCSIPORT.SYS
SYSTEM32\DRIVERS\SETUPDD.SYS
SYSTEM32\DRIVERS\SNAPMAN.SYS
SYSTEM32\DRIVERS\SPDDLANG.SYS
SYSTEM32\DRIVERS\UDFS.SYS
SYSTEM32\DRIVERS\USBCCGP.SYS
SYSTEM32\DRIVERS\USBD.SYS
SYSTEM32\DRIVERS\USBEHCI.SYS
SYSTEM32\DRIVERS\USBHUB.SYS
SYSTEM32\DRIVERS\USBOHCI.SYS
SYSTEM32\DRIVERS\USBPORT.SYS
SYSTEM32\DRIVERS\USBSTOR.SYS
SYSTEM32\DRIVERS\usbuhci.sys
SYSTEM32\DRIVERS\VGA.SYS
SYSTEM32\DRIVERS\VIDEOPRT.SYS
SYSTEM32\DRIVERS\VLATENCY.SYS
SYSTEM32\DRIVERS\WIMFLTR.SYS
SYSTEM32\DRIVERS\WMILIB.SY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5-17 1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其实不考虑老机器的话
SYSTEM32\hal.dll
SYSTEM32\halaacpi.dll
SYSTEM32\HALACPI.DLL
这3个要一个 halacpi.dll 就可以了,可以省200K,这样就3.2M了

如果不考虑很好的通用性,只保证一部分机器能运行的话,3M倒是没问题的

不过用这种2级内核的模式,又回到以前一些机器找不到外置的问题,这样就是说安装也要有一定的基础,像装进ud,要么就得把外置移到可见区,要么就得事先用grub之类的模拟成内存盘,或者其它方法,反正就是比直接一个全内置的安装要麻烦一些

另外就是你的那个sif文件有点乱,不过这个减掉20K,压缩后也就相差几K

[ 本帖最后由 NicTense 于 2011-5-17 10:0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5-17 10: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17 10:17 发表


ud会比较麻烦但也不是不可能。

隐藏分区,也是有办法支持的(简单一点可以使用比较另类的方案,配合专门的一级内核,很简单的就可以了)。

明天或者后天比较有空,我再放一个测试版PE出来,理论上支持 ...


OK,回头我发一个整理好的sif文件给你,你的那个有点乱,哈哈,手工删确实很麻烦

对了,需要新的native.exe支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5-17 1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lantsoot 于 2011-5-17 10:28 发表
期待Chenall兄的新作。
直接MOUNT隐藏分区是指的ud分区,或者说包含ud隐藏分区?
是直接MOUNT隐藏分区ud区内的文件还是先map ISO,再MOUNT?


应该是 直接 mount 隐藏ud分区内的文件 ,要不就没意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捐助支持|无忧启动 ( 闽ICP备05002490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14号

GMT+8, 2024-6-10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