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启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系统gho:最纯净好用系统下载站广告联系 微信:wuyouceo QQ:184822951
楼主: 2011足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ative版的mini pecmd测试,添加mount命令--2011-4-4

    [复制链接]
421#
发表于 2011-5-17 09:14:56 | 只看该作者
@NicTense
3M是不太现实的,很有难度,不知你目前最终的文件列表是??

WIM的压缩率一般情况下会比CAB压缩率低。

就和WINRAR的普通压缩和固实压缩的理论差不多。

另外还有一些可以精简的,比如FBWF,IMDISK.SYS等这些在NATIVE环境下用不到的驱动都可以放到二级内核中(也方便更换版本,嘿嘿)。


我们可以做一个最精简的一级核心,然后二级核心就比较简单了,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

[ 本帖最后由 chenall 于 2011-5-17 09:1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发表于 2011-5-17 09:5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7 chenall 的帖子

TXTSETUP.SIF
SYSTEM32\BIOSINFO.INF
SYSTEM32\bootvid.dll
SYSTEM32\C_936.NLS
SYSTEM32\hal.dll
SYSTEM32\halaacpi.dll
SYSTEM32\HALACPI.DLL
SYSTEM32\kdcom.dll
SYSTEM32\l_intl.nls
SYSTEM32\NATIVE.CFG
SYSTEM32\native.exe
SYSTEM32\NTDLL.DLL
SYSTEM32\ntoskrnl.exe
SYSTEM32\SETUPREG.HIV
SYSTEM32\SMSS.EXE
SYSTEM32\vgaoem.fon
SYSTEM32\DRIVERS\ACPI.SYS
SYSTEM32\DRIVERS\ACPIEC.SYS
SYSTEM32\DRIVERS\ATAPI.SYS
SYSTEM32\DRIVERS\CDFS.SYS
SYSTEM32\DRIVERS\CDROM.SYS
SYSTEM32\DRIVERS\CLASSPNP.SYS
SYSTEM32\DRIVERS\cmdide.sys
SYSTEM32\DRIVERS\DISK.SYS
SYSTEM32\DRIVERS\DMBOOT.SYS
SYSTEM32\DRIVERS\DMIO.SYS
SYSTEM32\DRIVERS\DMLOAD.SYS
SYSTEM32\DRIVERS\EXFAT.SYS
SYSTEM32\DRIVERS\EXT2.SYS
SYSTEM32\DRIVERS\FASTFAT.SYS
SYSTEM32\DRIVERS\firadisk.sys
SYSTEM32\DRIVERS\FLPYDISK.SYS
SYSTEM32\DRIVERS\FLTMGR.SYS
SYSTEM32\DRIVERS\FS_REC.SYS
SYSTEM32\DRIVERS\FSVGA.SYS
SYSTEM32\DRIVERS\FTDISK.SYS
SYSTEM32\DRIVERS\HIDCLASS.SYS
SYSTEM32\DRIVERS\HIDPARSE.SYS
SYSTEM32\DRIVERS\HIDUSB.SYS
SYSTEM32\DRIVERS\I8042PRT.SYS
SYSTEM32\DRIVERS\INPORT.SYS
SYSTEM32\DRIVERS\intelide.sys
SYSTEM32\DRIVERS\ISAPNP.SYS
SYSTEM32\DRIVERS\KBDCLASS.SYS
SYSTEM32\DRIVERS\KBDHID.SYS
SYSTEM32\DRIVERS\KSECDD.SYS
SYSTEM32\DRIVERS\MOUCLASS.SYS
SYSTEM32\DRIVERS\MOUHID.SYS
SYSTEM32\DRIVERS\MOUNTMGR.SYS
SYSTEM32\DRIVERS\MUP.SYS
SYSTEM32\DRIVERS\NDIS.SYS
SYSTEM32\DRIVERS\NPFS.SYS
SYSTEM32\DRIVERS\NTFS.SYS
SYSTEM32\DRIVERS\NULL.SYS
SYSTEM32\DRIVERS\OPRGHDLR.SYS
SYSTEM32\DRIVERS\PARTMGR.SYS
SYSTEM32\DRIVERS\PCI.SYS
SYSTEM32\DRIVERS\PCIIDE.SYS
SYSTEM32\DRIVERS\pciidex.sys
SYSTEM32\DRIVERS\ramdisk.sys
SYSTEM32\DRIVERS\SCSIPORT.SYS
SYSTEM32\DRIVERS\SETUPDD.SYS
SYSTEM32\DRIVERS\SNAPMAN.SYS
SYSTEM32\DRIVERS\SPDDLANG.SYS
SYSTEM32\DRIVERS\UDFS.SYS
SYSTEM32\DRIVERS\USBCCGP.SYS
SYSTEM32\DRIVERS\USBD.SYS
SYSTEM32\DRIVERS\USBEHCI.SYS
SYSTEM32\DRIVERS\USBHUB.SYS
SYSTEM32\DRIVERS\USBOHCI.SYS
SYSTEM32\DRIVERS\USBPORT.SYS
SYSTEM32\DRIVERS\USBSTOR.SYS
SYSTEM32\DRIVERS\usbuhci.sys
SYSTEM32\DRIVERS\VGA.SYS
SYSTEM32\DRIVERS\VIDEOPRT.SYS
SYSTEM32\DRIVERS\VLATENCY.SYS
SYSTEM32\DRIVERS\WIMFLTR.SYS
SYSTEM32\DRIVERS\WMILIB.SY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发表于 2011-5-17 10:02: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其实不考虑老机器的话
SYSTEM32\hal.dll
SYSTEM32\halaacpi.dll
SYSTEM32\HALACPI.DLL
这3个要一个 halacpi.dll 就可以了,可以省200K,这样就3.2M了

如果不考虑很好的通用性,只保证一部分机器能运行的话,3M倒是没问题的

不过用这种2级内核的模式,又回到以前一些机器找不到外置的问题,这样就是说安装也要有一定的基础,像装进ud,要么就得把外置移到可见区,要么就得事先用grub之类的模拟成内存盘,或者其它方法,反正就是比直接一个全内置的安装要麻烦一些

另外就是你的那个sif文件有点乱,不过这个减掉20K,压缩后也就相差几K

[ 本帖最后由 NicTense 于 2011-5-17 10:0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发表于 2011-5-17 10:17: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7 10:02 发表
呵呵,其实不考虑老机器的话
SYSTEM32\hal.dll
SYSTEM32\halaacpi.dll
SYSTEM32\HALACPI.DLL
这3个要一个 halacpi.dll 就可以了,可以省200K,这样就3.2M了

如果不考虑很好的通用性,只保证一部分机器能 ...


ud会比较麻烦但也不是不可能。

隐藏分区,也是有办法支持的(简单一点可以使用比较另类的方案,配合专门的一级内核,很简单的就可以了)。

明天或者后天比较有空,我再放一个测试版PE出来,理论上支持MOUNT隐藏分区上的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
发表于 2011-5-17 10:2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17 10:17 发表


ud会比较麻烦但也不是不可能。

隐藏分区,也是有办法支持的(简单一点可以使用比较另类的方案,配合专门的一级内核,很简单的就可以了)。

明天或者后天比较有空,我再放一个测试版PE出来,理论上支持 ...


OK,回头我发一个整理好的sif文件给你,你的那个有点乱,哈哈,手工删确实很麻烦

对了,需要新的native.exe支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发表于 2011-5-17 10:2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70 chenall 的帖子

期待Chenall兄的新作。
直接MOUNT隐藏分区是指的ud分区,或者说包含ud隐藏分区?
是直接MOUNT隐藏分区ud区内的文件还是先map ISO,再MOU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7#
发表于 2011-5-17 10:30: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lantsoot 于 2011-5-17 10:28 发表
期待Chenall兄的新作。
直接MOUNT隐藏分区是指的ud分区,或者说包含ud隐藏分区?
是直接MOUNT隐藏分区ud区内的文件还是先map ISO,再MOUNT?


应该是 直接 mount 隐藏ud分区内的文件 ,要不就没意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发表于 2011-5-17 10:33: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7 10:30 发表


应该是 直接 mount 隐藏ud分区内的文件 ,要不就没意义了


如果是的话就太好了,这也是大家非常期待的,迫切想知道chenall兄实现它的原理。呵呵,有点拿来主义了。
如果真是的话,那WIM格式的内核(二级、……)的体积大小对启动速度和内存的影响基本上能忽略不计了吧。
弹性内核,呵呵!

[ 本帖最后由 Plantsoot 于 2011-5-17 10:3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发表于 2011-5-17 10:33:41 | 只看该作者
隐藏的ud区会比较麻烦,我对ud格式也不是很熟,目前还没有办法。
也许Plantsoot 可以想办法处理。

我前面的隐藏分区,是指一般普通的隐藏分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0#
发表于 2011-5-17 10:37: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17 10:33 发表
隐藏的ud区会比较麻烦,我对ud格式也不是很熟,目前还没有办法。
也许Plantsoot 可以想办法处理。

我前面的隐藏分区,是指一般普通的隐藏分区。


恩,看来还是得靠驱动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Bean能不能出手,出了驱动是好事是坏事这个还真不好说。
我对驱动的开发一窍不通,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发表于 2011-5-17 10:41:22 | 只看该作者
通过特殊的方式不知道能不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出个native版的fbinst,把WIM导出到内存盘再mount,不知道意义大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发表于 2011-5-17 10:56: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lantsoot 于 2011-5-17 10:41 发表
通过特殊的方式不知道能不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出个native版的fbinst,把WIM导出到内存盘再mount,不知道意义大不大。


貌似 native 和 fbinst 扯不上关系啊,估计很难实现

如果把外置单独弄成一个iso,如wxpe.iso,然后

map --mem (ud)\wxpe.iso (fd0)

在native.cfg里,直接
cd a:\
mount wxpe.wim x:\wxpe

这样应该可以找到,就是多了个A盘,而且很难做到安装完全傻瓜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
发表于 2011-5-17 11:29: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7 02:54 发表
一个重大的发现
改造成nativepe,一级内核中需要用到的文件,都可以从二级内核中剔除,可以做到一个文件都不重复
我测试了一下,昨天改的tangope迷你版的native版可以再节省2M,功能一样

但是很奇怪,明明 ...


逆天使 这个发现,在4.2 的模板中 楼主说过了。    一直在看你们讨论,  wim在小体积压缩的时候是没有CAB 的压缩比高,  另外WIM修改是要整理,不然体积是不会减小的 ,  pe 1.x   在未来的支持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例如现在的 I5 笔记本,   还是关注 PE3.X 吧,  可以先简单的列出一个一级内核的文件列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4#
发表于 2011-5-17 11:45: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在说UD,我倒想知道为什么非UD不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发表于 2011-5-17 11:46:14 | 只看该作者
@chenall
能提供除了支持scd,还支持expand的native.exe么?
最好还支持可写mount。

@百草
等你的native版fbinst plus。

@wyb391  
pe1.x跟i5没关系。只是某些引导方式出了问题,估计改进一下就行了,pe本身甚至不用动。

@逆天使
个人认为最好是不需要专门安装程序。


另外提一下,我专门发了“统一PE”的帖子,许多人没看到或没看明白。
还在发愁,甚至争论,嘿嘿。
如果看明白了,许多PE都值得改一下,出个新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发表于 2011-5-17 11:49: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seudo 于 2011-5-17 11:46 发表
@chenall
能提供除了支持scd,还支持expand的native.exe么?
最好还支持可写mount。

@百草
等你的native版fbinst plus。

@wyb391  
pe1.x跟i5没关系。只是某些引导方式出了问题,估计改进一下就行了, ...

native本身支持expand啊,不过expand比较慢,由其是文件多的时候
mountrw这个功能不错呢

你说的统一PE概念,估计没有足够基础的人,一般应该也不能完全看懂吧
什么时候弄个"统一PE3"(对,是PE3),给我们参考下啊?(好像有点伸手主义,哈哈)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andos 于 2011-5-17 11:5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7#
发表于 2011-5-17 11:51: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dos 于 2011-5-17 11:45 发表
楼上在说UD,我倒想知道为什么非UD不可呢?


不是非UD不可,我就没用过UD

但是一个好的PE结构是要可以兼容各种启动方式,你可以不用它,但最好是保证要用的时候也能用,而且用起来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发表于 2011-5-17 11:5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7 11:51 发表


不是非UD不可,我就没用过UD

但是一个好的PE结构是要可以兼容各种启动方式,你可以不用它,但最好是保证要用的时候也能用,而且用起来很简单

其实我也只是想问问而已,也就是为什么那么热爱UD的原因。我没有反对别人用UD呢,

可是我到现在还不知道UD有什么优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发表于 2011-5-17 11:59:1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ud的好处到是可以看一个帖子,不点 的帖子:

兔年大PK:兼容性最高的USB启动方式,fbinst or NTLDR?

当然了,很多PE没考虑过出UD版,也可能觉得ud没什么太大用处,这个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的。
不过,确实有很多朋友喜欢ud,甚至爱上了ud,呵呵,说的有点夸张了,尤其是fbinst+grldr,更是让很多朋友着迷,这里面肯定有他的原因的。

如果是散开藏人ud的PE,native和fbinst还是可以有关系的。

[ 本帖最后由 Plantsoot 于 2011-5-17 12: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0#
发表于 2011-5-17 12:12: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lantsoot 于 2011-5-17 11:59 发表
关于ud的好处到是可以看一个帖子,不点 的帖子:

兔年大PK:兼容性最高的USB启动方式,fbinst or NTLDR?

当然了,很多PE没考虑过出UD版,也可能觉得ud没什么太大用处,这个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的。
不 ...

兼容性嘛,我还是没看出来呢....
这种投票,我想多半是在用UD的人去投的吧,标题在问"fbinst or NTLDR",但内又有别的可选,已经有误导成份,有假象的味

对了,好像听说UD可以防毒的似...不过又貌似说可以cmd秒杀,都听到有点糊涂了.....

功能愈多是不错的呢,配合不同口味嘛....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1#
发表于 2011-5-17 12:25: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lantsoot 于 2011-5-17 11:59 发表
关于ud的好处到是可以看一个帖子,不点 的帖子:

兔年大PK:兼容性最高的USB启动方式,fbinst or NTLDR?

当然了,很多PE没考虑过出UD版,也可能觉得ud没什么太大用处,这个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的。
不 ...



先声明,我很喜欢各位的作品, 我一直是拿来主义者,当然不是全那,应用各位的优点而已,  说道 不点 的那篇文章 找就看过了,说道地还是他一再在开发的grub4dos 罢了。   UD  一开始接触 是有很多的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现在很多慢慢的又放弃了UD  问什么?  分析来说,他能很简单的做U盘启动,新手很适合用,不用再去找配套的安装工具。 更不用量产U了。    。。。但是事实证明,这只能短时间内吸引一些新手。现在不是很多人都开始放弃了吗。    我也放弃了。原因就不解释了。




PE1.X拿多核心CPU当 单核使用   你不觉得郁闷吗。   现在是多核时代 是   效率=核心+频率+二级缓存    而不是效率=频率+二级缓存

支持和能用 不是一回事。

[ 本帖最后由 wyb391 于 2011-5-17 12:3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发表于 2011-5-17 12:3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yb391 于 2011-5-17 12:25 发表



先声明,我很喜欢各位的作品, 我一直是拿来主义者,当然不是全那,应用各位的优点而已,  说道 不点 的那篇文章 找就看过了,说道地还是他一再在开发的grub4dos 罢了。   UD  一开始接触 是有很多的吸引 ...


其实原因是要解释的,没有原因的选择纯属个人喜好,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
发表于 2011-5-17 12:3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7 wyb391 的帖子

从喜欢到不喜欢,从使用到放弃,都是很正常的,就像人的恋爱,从喜欢到恋爱,从恋爱到结婚,从结婚到离婚,从离婚到复婚,……

呵呵,ud不仅可以用在U盘上,还可以用在硬盘上,具体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使用PE的人使用的环境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我管理的几百台电脑全部无光驱,2000年到2011年的电脑都有,所以我选择了ud,当然我也有量产的盘,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这个是没办法的,只要自己喜欢,只要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就是好的方式。

扯远了,native的帖子扯到fbinst了。

不讨论ud这个问题了,也没太大必要。

[ 本帖最后由 Plantsoot 于 2011-5-17 12:3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发表于 2011-5-17 12:45:51 | 只看该作者
chenall的不支持expand,足迹的不支持scd。

有基础的,也没几个看明白。还在为一些已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发愁,嘿嘿。
对他们而言,一旦想达到其中某种效果,技术就不是主要障碍,因为解决方案是现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
发表于 2011-5-17 12:5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7 12:31 发表


其实原因是要解释的,没有原因的选择纯属个人喜好,没有任何意义




先称赞天使一下,  很佩服你的脚本功底。CMD 那写的那个真是厉害啊。


放弃的原因  百草霜别介意啊

    1.  他是基于grub4dos 的一个外壳   ,  布点发布的grub4dos 的太过于频繁,功能还在改进。

    2.  引导兼容 确实不如SYSLINUX  和  EZB  

    3.  完整的内核iso  虽然现在可以外置工具到可见分区内,但还是不进如意。

    4.  你刚才也说了和双显卡的机器存在一定的未知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发表于 2011-5-17 13:0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91 wyb391 的帖子

呵呵,怎么会介意呢,我也用户,不是开发者。驾驭的了的就是适合的,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某种意义上讲不好对比,参照物不同,反正好用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发表于 2011-5-17 13:0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77 Plantsoot 的帖子

我觉得把WIM提取到内存盘再moun丧失了native的本意。我一直在默默留意此贴,在下认为没有支持native版的fbinst.exe时,native PE @UD方式没有任何优势。

现有的这项技术可能只能用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场合才显神效:
1、普通的USB-HDD、USB-zip、USB-CDROM(量产),U+
2、不支持USB2.0启动老旧机器的场合



目前看下来。包括chenall NicTense两位老大给我们所展示的native PE都是不能散开全藏于UD来使用的。 不散开整体藏入的话,也就用不上native的秉性了。
而pseudo 大的OPE是利用了GRLDR可访问UD的功能,但NATIVE的秉性表现得不淋漓尽致。

[ 本帖最后由 chiannet 于 2011-5-17 13: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发表于 2011-5-17 13: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93 chiannet 的帖子

c兄分析的很到位,如果解决了ud驱动的问题就好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
发表于 2011-5-17 13:2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94 Plantsoot 的帖子

应用当前的native shell到UD,我看要回到这个状态:UD区只藏入grldr 及其meun.lst,把setupldr.bin winnt.pex,ntdetect.com及RAM PE内核的文件散布于可见区,既解决近段时间恼人map --mem iso引发的i3 i5双显卡蓝屏故障,又利用了native的加速效果。置于外置程序。爱放哪就放哪。反正进了PE可运行fbinstl.exe从UD提取或直接从U盘可见区搜索。


正如您说的,支持native shell的 ud驱动才是终极解决方案。有了它,诸如map --mem 蓝屏故障、老旧机器map时间长、从UD提文件的等待等问题不就都解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
发表于 2011-5-17 14:36:43 | 只看该作者
@chenall

TXTSETUP.7z (4.69 KB, 下载次数: 30)

整理好的txtsetup.sif

对了,你把pcmcia删了,这样好吗?好像几年前的笔记本电脑还有用pcmcia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捐助支持|无忧启动 ( 闽ICP备05002490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14号

GMT+8, 2024-6-6 14:05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