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启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系统gho:最纯净好用系统下载站广告联系 微信:wuyouceo QQ:184822951
楼主: 2011足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ative版的mini pecmd测试,添加mount命令--2011-4-4

    [复制链接]
481#
发表于 2011-5-18 19:1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6 chenall 的帖子

int 3 就是 hard breakpoint,release build 應該要去除它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2#
发表于 2011-5-18 19: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6 chenall 的帖子

支持expand了。

但遇到不存在的目标子目录(多级目录)时该目录的文件解压失败,
如果事先创建目标子目录,再expand就好了。

ncab.exe则不必事先创建目标子目录。

[ 本帖最后由 pseudo 于 2011-5-18 22:0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3#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23:14: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seudo 于 2011-5-18 19:23 发表
支持expand了。

但遇到不存在的目标子目录(多级目录)时该目录的文件解压失败,
如果事先创建目标子目录,再expand就好了。

ncab.exe则不必事先创建目标子目录。

这个可能是expand的代码没有创建目录的部分....这部分以前一直没有解决蓝屏问题...有些版本中有反复...

chenall 可以参考有这个功能的代码打个补丁...


原帖由 2010roytam1 于 2011-5-18 19:19 发表
int 3 就是 hard breakpoint,release build 應該要去除它們的。

int 3确实是调试中断...为了调试而加的...可以替换为

  1. #ifndef NDEBUG
  2. __asm
  3. {
  4.     int 3;
  5. }
  6. #endif
复制代码

另外..DbgPrint在release build 中最好也去掉...他会影响性能...输出最好尽量少...因为输出为了hack退格符号做了不少逻辑...也会影响性能


最近工作上有些变动...暂时没时间打理nativeshell和nativecmd了....大家见谅...
尽量抽时间排除nativecmd的一些bu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4#
发表于 2011-5-19 00:32:31 | 只看该作者

nativecmd使用另一参考。

目前的方案好象都不太理想,可写挂载要占用TEMP目录空间若TEMP目录在X盘则X 盘占用太大,并不省内存。这儿是否可借用过去的一些探讨来使用nativecmd呢?比如不对WXPE目录整体压缩,而是压缩大部分文件,如FONT目录、WinSxS目录、CONFIG目录、以及对网络组件等。记得深度技术论坛,绝版(Uepon)曾探索过把部分组件挂载于SYSTEM目录的可能。这样可能改变nativecmd目前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仅一家之言,欢迎砖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5#
发表于 2011-5-19 09:4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1 chenall 的帖子

太好了,MINIPE放置于隐藏分区加载很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6#
发表于 2011-5-19 14:05:16 | 只看该作者
C大 你好!一个想法不知道能行不?冒昧打扰你了!有什么不当的地方还请见谅!

你编译增强的Native很好用,这要感谢你和足迹等论坛的各高手们!关于Native和足迹聊过,他对这个的nativecmd版本有很多想法,工程量很大,他现在也没有太多时间!当然你也很忙!这些不说了!说说我的想法!

在和足迹聊时他说他想在他以后nativecmd的版本成熟后考虑加入文件及目录连接符“Link”的支持!这个我也做过实验,wim文件挂载出来的文件以及目录都支持连接符,并且可写wim文件挂载的话也可以支持往wim文件挂载目录里添加文件以及目录的连接符!这样就不会存在一级启动内核和二级启动内核有重复文件的问题了,建立连接符即可解决了!也不会占用空间!不知道你可以先给这个native加入这个功能吗?不知道加入这个“Link”连接符功能的难度如何!如果可以,那实在是太好了!并且我想也会对足迹的nativecmd版本有所帮助把!

有什么不当之处请大大们见谅!!!!也希望C大能考虑这个功能!!!!

[ 本帖最后由 thttht 于 2011-5-19 14:2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7#
发表于 2011-5-19 15:37:12 | 只看该作者
@thttht  
太看得起我了,呵呵,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一片空白。
我对这些什么API啊函数的,非常的不了解。

目前我所作的修改,大都是不使用API函数的。所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新上传一个版本。为了支持解压CAB时自动创建目录,增加了一个函数MKDIR

并且MD改成了使用MKDIR函数来创建目录。

这个MKDIR支持创建多级目录(因为CAB解压时需要)。

所以新的版本可以直接:

md 1\2\3\4\5\6\7\8\9

native.rar

28.56 KB, 下载次数: 80, 下载积分: 无忧币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发表于 2011-5-19 15:43: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C大解答!这方面对你来说都有难度那没有办法了!等待足迹的成果把!

你编译的已经很强了!再次感谢各位大大!!!!

[ 本帖最后由 thttht 于 2011-5-19 15:4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9#
发表于 2011-5-19 15:50:13 | 只看该作者
请问那个vid命令有什么实际作用吗

好像执行之后就一直显示乱码,等了20分钟还没显示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发表于 2011-5-19 16:1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33 chenall 的帖子

谢谢。
expand可以创建目标子目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1#
发表于 2011-5-19 16:22:2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问大大几个问题
1.LOAD #:\NATIVE.CFG是什么意思?
2.LOAD \device\cdrom0\NATIVE.CFG是什么意思?这个cdrom0没有盘符吗?
3.EXPAND命令对于"启动"来说,有什么帮助?

[ 本帖最后由 xhwfq 于 2011-5-19 16:2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2#
发表于 2011-5-19 16:3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37 xhwfq 的帖子

1. 很明显的就是加载#:里面的native.cfg
只不过这个#:是一个特殊的磁盘,也是我上传的测试版PE专用的。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为了方便扩展而设置的,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必理会
关于出现#:的方法在本贴前面我有介绍过。有兴趣可以翻翻看

2.这个是直接使用设备命名的方法来访问设备。优先加载CDROM设备上的配置文件,同样是为了功能扩展或自定义使用。
比如我上传的测试版,你可以把WINPE.IM_和TOOLS.WIM/WXPE.WIM/NATIVE.XPE放到任意的同一个目录下。
使用NTBOOT直接启动WINPE.IM_就可以使用了。

3.我还没有用过。

@NicTense
这个我也不清楚,应该是测试用的

[ 本帖最后由 chenall 于 2011-5-19 16:3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发表于 2011-5-19 17:0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hwfq 于 2011-5-19 16:22 发表
我也想问大大几个问题
1.LOAD #:\NATIVE.CFG是什么意思?
2.LOAD \device\cdrom0\NATIVE.CFG是什么意思?这个cdrom0没有盘符吗?
3.EXPAND命令对于"启动"来说,有什么帮助?

3. 对于PE1来说没什么帮助,因为PE1可以直接mount到X:,expand 如果文件数量一多,时间也会很长,所以,用expand的话,文件数量一定要尽量少点

expand目前可能对PE3有点用都不定,因为PE3不能mount到X:,但是PE3本身的文件数量就比PE1要多很多,所以expand一定数量的文件也是非常慢.......目前PE3还没可以享受到nativeshell的功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4#
发表于 2011-5-19 17:5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19 16:37 发表
2.这个是直接使用设备命名的方法来访问设备。优先加载CDROM设备上的配置文件,同样是为了功能扩展或自定义使用。
比如我上传的测试版,你可以把WINPE.IM_和TOOLS.WIM/WXPE.WIM/NATIVE.XPE放到任意的同一个目录下。
使用NTBOOT直接启动WINPE.IM_就可以使用了。
...

有点似懂非懂了,不过感觉优先加载cdrom上的配置文件并不好,因为CDROM上的内容不能随时修改,还有CDROM上的wim文件不能可写挂载.
我觉得还是优先使用硬盘、U盘上的文件比较好.
当然什么优先好,并不是重点,我想弄明白使用这些命令的意义而已,谢谢C大的解答.

[ 本帖最后由 xhwfq 于 2011-5-19 17:5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5#
发表于 2011-5-19 18:16:44 | 只看该作者
expand的执行效率是硬伤吗
用wim挂载的话,如果要全内置,还得先把wim文件复制到x盘
本来用expand解压到wxpe目录里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也不用考虑屏蔽带来的问题
就是目前的这个解压速度实在不敢恭维,是native的局限,还是只是目前的函数算法问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6#
发表于 2011-5-19 18:5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9 18:16 发表
expand的执行效率是硬伤吗
用wim挂载的话,如果要全内置,还得先把wim文件复制到x盘
本来用expand解压到wxpe目录里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也不用考虑屏蔽带来的问题
就是目前的这个解压速度实在不敢恭维,是 ...

是不是算法问题我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目前native cab只支持单线程,至于native下是否支持多线程我就不知道了。或者可能像系统/PE一样,要支持多核多线程就要系统组件先支持(像PE1要支持多线程,就要替换几个相关的系统组件)
当然,如果native本身不支持的话,那表示没戏了....

[ 本帖最后由 andos 于 2011-5-19 18:5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4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2 andos 的帖子

native解压cab慢有几个方面...
现在的解压代码是为内存优化的...意思就是需要什么数据就到硬盘去读取什么数据...这个效果还是偏慢的...
现在native只支持单线程确实是个局限...native支持多线程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系统确实有提供多线程api..不过不知道这些api是不是专为win32设置的...这个需要验证...两外多线程的同步和互斥都是需要处理的...目前还没掌握着方面的技术
另外输出也会影响解压的速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发表于 2011-5-19 22:3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9 18:16 发表
expand的执行效率是硬伤吗
用wim挂载的话,如果要全内置,还得先把wim文件复制到x盘
本来用expand解压到wxpe目录里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也不用考虑屏蔽带来的问题
就是目前的这个解压速度实在不敢恭维,是 ...


为什么不考虑wim只读挂载+FBWF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9#
发表于 2011-5-19 22:55:2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加载隐藏分区是指UD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0#
发表于 2011-5-19 22:58:42 | 只看该作者
发错帖子了,删除。删除。。。

[ 本帖最后由 freesoft00 于 2011-5-19 22:5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发表于 2011-5-19 23:40:23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完成“屎上醉晓”内核了,大小2.99M,实现小于3M的目标
保留以下驱动:
isa/pci/atapi/ide/ata/cdrom/usb/mouse/keyboard/vga/wim/wmi
fat/ntfs/cdfs/udfs

下载地址:http://u.115.com/file/bhbhwlfa#
nativepe.rar

使用方法,替换chenall之前上传的nativepe或者mini tangope native版的 im_文件即可(注意文件名字如果不同需要改名)

本人只懂精简,功能的改进方面就留给楼主和chenall大侠去完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
发表于 2011-5-19 23:51: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2011足迹 于 2011-5-19 21:45 发表
native解压cab慢有几个方面...
现在的解压代码是为内存优化的...意思就是需要什么数据就到硬盘去读取什么数据...这个效果还是偏慢的...
现在native只支持单线程确实是个局限...native支持多线程应该不是什么问 ...



对了,楼主能不能为 nativeshell 增加一个关闭屏幕输出的功能阿

比如  tip off

就是执行任何命令后除非出错,否则不显示任何信息

因为目前来说,显示信息很影响速度

tip好像不太正确,英文不太懂^_^

另外,能不能说一下 vid 这个命令到底干吗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
发表于 2011-5-20 01:30:50 | 只看该作者
试试Native模式下批处理掉顽固文件,delete和dir函数能不能增加支持通配符
如 del *.rar       dir *.ini



[ 本帖最后由 haiou327 于 2011-5-20 01:3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
发表于 2011-5-20 01:4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9 15:50 发表
请问那个vid命令有什么实际作用吗

好像执行之后就一直显示乱码,等了20分钟还没显示完


Vid----Test Screen OutPut  

测试屏幕输出

呵呵 屏幕一下输出若干?号

[ 本帖最后由 haiou327 于 2011-5-20 02:0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
发表于 2011-5-20 09:04: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9 23:40 发表
终于完成“屎上醉晓”内核了,大小2.99M,实现小于3M的目标
保留以下驱动:
isa/pci/atapi/ide/ata/cdrom/usb/mouse/keyboard/vga/wim/wmi
fat/ntfs/cdfs/udfs

下载地址:http://u.115.com/file/bhbhwlfa ...

能不能贴出你删除了哪些驱动?会不会影响pe的运行(如srs_f6功能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发表于 2011-5-20 10:14: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18 14:35 发表
OK,加上了这个功能,不过为了简化编程,用法如下:

mount wxpe.wim x:\wxpe ?:\temp

使用?:代表未知的盘符,这时将自动查找第一个存在temp目录的磁盘。并使用这个目录作为临时目录。

由于我考虑不周,使用中出现一个小问题:我在硬盘和U盘上分别建有tmpx文件夹,从U盘启动PE,mount wxpe.wim x:\wxpe ?:\tmpx总是将U盘(PE中的D盘)上的tmpx作为缓冲目录,很慢.
所以有必要将?:改成最后一个存在temp的磁盘,这样优先使用硬盘,加快速度.
还有,如果不存在tmpx目录,mout wxpe.wim x:\ ?:\tmpx也执行一次挂载,出现错误信息.能不能改为找不到tmpx,就什么也不做,那就更爽了.

[ 本帖最后由 xhwfq 于 2011-5-20 10:2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7#
发表于 2011-5-20 11:19:56 | 只看该作者
U盘有可能是在最后面,也有可能是在前面。

你无法保证你的U盘盘符在前面或者后面。

一切皆有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发表于 2011-5-20 12:0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cTense 于 2011-5-19 23:40 发表
终于完成“屎上醉晓”内核了,大小2.99M,实现小于3M的目标
保留以下驱动:
isa/pci/atapi/ide/ata/cdrom/usb/mouse/keyboard/vga/wim/wmi
fat/ntfs/cdfs/udfs

下载地址:http://u.115.com/file/bhbhwlfa ...


够小,嘻嘻,直接收下了。看了一下去除了动态卷的支持、EXT2/EXFAT/FIRADISK这些驱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
发表于 2011-5-20 12:0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53 chenall 的帖子

明白了,确实不太好处理,谢谢.

[ 本帖最后由 xhwfq 于 2011-5-20 14: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
发表于 2011-5-20 14:17: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enall 于 2011-5-20 12:05 发表


够小,嘻嘻,直接收下了。看了一下去除了动态卷的支持、EXT2/EXFAT/FIRADISK这些驱动



还有几个没有用的文件都删了,

firadisk.sys我觉得既然都F6了,而且目前这个模式好像也没用到,还是有需要扔到F6好了

ext2/exfat,这个算是有损精简,不过既然要弄小,这个也就不要了,应该很少人会用pe来处理linux分区

动态卷,dmload.sys好像是不能删的,dmboot和dmio这两个可以删,但是我没弄明白哪里需要用到动态卷

是不是raid磁盘阵列才需要用到?

另外还有scsiport.sys这个文件,不知道丢在f6起不起作用还没测试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捐助支持|无忧启动 ( 闽ICP备05002490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14号

GMT+8, 2024-6-8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