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7:54:05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2011YEH 于 2018-11-18 09:11 编辑 
 先说明一下我思考的方向:
 以前使用MBR的年代,有各种好用的「一键复原」,有基于ghost、snapshot等方式。
 当时,本人特别喜欢TeraByte的Image等系列的软体,下面的画面,显示我以前常用的备份还原方式:
 
  一、主要有金库的备份还原:
 具有类似联想一键恢复的画页,实际上其核心系使用TeraByte的Image for window,以下简称ImageW。
 二、二个软碟镜像:
 二个软碟镜像使用TeraByte的Image for Dos,以下简称ImageD,分别执行备份及还原。
 三、使用一个WINPE:(主要是给自己用)
 WINPE内置ImageW软体,启动WINPE后,于桌面上显示ImageW手动备分还原,ImageW自动备份、ImageW自动还原等三个图示(实际上,是靠执行ImageW的批次达成)。
 但自从进入UEFI时代后,金库的备份还原,不能用了,XORBOOT也不支持软碟镜像,给客户用内置ImageW软体的WINPE,又怕客户不会用,或用错了,造成悲剧…。
 
 TeraByte的Image for Dos、Image for window、Image for Linux的备份档案,是可以互相使用的,十分方便,Image for UEFI也应该可以用相同格式的备份档案。(理论上,只要版本批号一样,就可以互相使用;批号不同就不一定保证可用,但基本上还是互通的)
 
 TeraByte的Image系列,在运用上很灵活。 举例说明如下:
 例子:
 image.exe /b /d:b0@0x1 /f:b0@0x2:"sysbakA" /rb:4
 
 说明:
 /b代表备份backup,此时必须要有/d:及/f:指明来源及目的。
 
 /d:b0@0x1代表备份的目标
 b0依据bios判断结果,选择编号第0个磁碟(注意0代表第1个磁碟)
 @0x1代表第1磁分区
 
 /f:b0@0x2:"sysbakA"代表备份档案存放的位置
 b0依据bios判断结果,选择编号第0个磁碟(注意0代表第1个磁碟)
 @0x2代表第2磁分区
 :"sysbakA"代表位于该磁分区,储存档案名称为sysbakA.tbi
 
 注意1:以下几种情况代表亦相同
 1. /f:"b0@0x2:\sysbakA"
 2. /f:b0@0x2:\sysbakA(省略二个"")
 3. /f:b0@0x2:sysbakA(省略二个""及一个\)
 4. /f:"b0@0x2:sysbakA"
 
 注意2:以下几种叙述于dos下不可行,但于windows下可行
 
 不可行1. /f:"D:\sysbakA"
 不可行2. /f:D:\"sysbakA"(第一个"换位置)
 不可行3. /f:D:\sysbakA(省略二个"")
 不可行4. /f:D:"sysbakA"(省略一个\)
 不可行5. /f:D:sysbakA(省略二个""及一个\)
 不可行6. /f:b0@0x2:\"sysbakA"(第一个"换位置)
 小结论:
 1.不可直接使用盘符(因无法依bios判断正确盘符)。
 2.应使用十进制指定磁碟及分区号(例:b0@0x2)
 3.dos路径如果用\,后面紧接"符号,会导致程式无执行。
 (例如:/f:b0@0x2:\"sysbakA",会误认档案名称为"sysbakA",而该名称在dos下是无效的。
 
 /rb:4代表完成后重新开机
 /rb:8代表完成后关机,唯经实测并无效果。
 
  
 上面的图显示的批次(UEFI模式下),是备份ESP分区及OS分区(即WINDOWS作业区)到E磁碟,备份档案名称为BACKUP,如果,将/b改成/r,就将备份变成还原了,是不是很简单。
 
 附上备份软碟镜像(MBR模式下),下载后将后缀名.rar改成.img。相关批次文件在TBOS.STR这个档案(实际上是txt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