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启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系统gho:最纯净好用系统下载站投放广告、加入VIP会员,请联系 微信:wuyouceo
查看: 469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影响U盘启动PE速度的几个因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4 09:4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此帖仅代表第三人称个人想法,可能有不足之处,仅供参考,还望指出批评!(一下所说均指UD下的情况,光盘以及外置文件置于ud外的另当别论)
理论上,u启的内核体积越小,所需加载时间就越短,进入桌面速度越快。因此有了骨头之类的说法。

看过很多大大们的想法,如无忧p大的0pe,把内核做到了极小,以尽快进入windows环境获得usb2.0支持,再来加载其他的工具。这的确是不错的办法。
又如,chiannet 作出PH7UDload来智能加载外置,把win7PE内核做到60mb左右。


那么,全内置PE就一无是处了?一个400mb大小的iso用grldr的map那要花费多长时间?


  不,本人经过观察,新机不加载任何驱动map一个400mb的iso,比在Windows下复制400mb的文件都要快(因为是写入内存),但老机则需要10+分钟漫长的等待。不过老机的十多分钟,完全可以通过加载USB2.0驱动解决,时间立即减短到一分钟左右。
在map iso完成后,大体积全内置的WIN7PE无论在什么机器表现都相当优秀,不足10秒桌面已经准备好,网络也通了。。。
  再来看小体积的03PE(非0pe)。新机map内核速度相当快,在进入桌面以前,需要从UD加载大量的外置文件,这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时候从ud取出外置文件再挂载到虚拟磁盘(或解压),这样速度要快于直接将全部文件加载再进桌面?当然我们知道,复制文件要比复制后再解压快得多。
接下来看老机(仅仅是指不加载usb驱动map文件很慢的机器):
若不加载USB2.0驱动,map一个不足百兆的iso文件也慢的让人窝火,即使是骨头级30mb的03PE也要加载好一阵子,当然,map完成后就会和新机一样了。
若加载USB2.0驱动,map会飞一般的,这时问题就又来了——进入桌面有时会无比漫长,有时也会很快,很多机器下03PE进入桌面将是光杆PE,PE下会找不到U盘,UD中的外置从何而来?这就是症结所在!(注意:win7PE加载USB驱动无此问题!)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u启速度关键并非完全决定于内核大小,有时几百mb的iso加载速度可以和一个几十mb的等同甚至超越,关键在于是否支持usb2.0高速。老机加载USB2.0推荐使用P大的usb_acc,集合多个驱动,基本上老机都可以加载(需要多次尝试)。全内置PE并非速度慢,只是你没有给他翅膀让它飞。现在我是越来越喜欢WIN7PE了,尽管内核体积上百兆,但我的这台垃圾机器加载usb驱动后还是飞一般的。所以推荐内存1GB或更高的朋友玩WIN7PE,毕竟WIN8也要发布了。。。
2#
发表于 2011-6-4 10:14:20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u启速度关键并非完全决定于内核大小,

===

我同意.一直有这错误观点.

那些小内核的PE.启动速度快.在于启动过程没有较多的初试化...如理顺盘符.7Z解压.服务启动.MMC.WIMTOOL.....此类PE一般功能单一.或就是个简单PE而已.

更可笑的所谓"快".是进入PE进入桌面.有的PE还在读盘...要等待一段时间才给你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6-4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绝对的说:内核小,启动快

我的兼容测试机:128内存
15M,20M,27M内核分别测试,15M的最快

WIN7,或者更大的内核,永远无法启动

启动分两个阶段:
读取到内存(进度条完成那个地方)
内存中启动(STARTING.......那个地方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6-4 10:53:18 | 只看该作者
其它条件相同,比如同一个PE向下做出的精简,内核内的启动快。
不同人做的PE,没有可比性,不能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6-4 10:55:56 | 只看该作者
"流程"或者"过程" 才是重点

理解到就知道快慢是怎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6-4 13:17:28 | 只看该作者
老机加载USB2.0推荐使用P大的usb_acc,这个好像不支持量产的吧.我试了N多机子从来没有加载成功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3:38: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2010rt</i> 于 2011-6-4 13:17 发表 <a href="http://bbs.wuyo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247988&ptid=194809"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bs.wuyou.net/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老机加载USB2.0推荐使用P大的usb_acc,这个好像不支持量产的吧.我试了N多机子从来没有加载成功过
<br />
量产后无法加载USB驱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3:4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66369 的帖子

水大说的是,很多PE给你桌面都出来了,还在不停的读盘加载外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3:4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dvd008 的帖子

我连512内存的机器都没碰过。。。
唉,见识短浅啊
不过不能因为小内存机器而一直停留在小内核P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6-4 14:26:28 | 只看该作者
U 启速度取决于核心大小的前提是: 相同的硬件环境下(包括 BIOS 版本)
没前提只说结果只会越说越乱套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6-4 14:2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玄天 于 2011-6-4 14:26 发表
U 启速度取决于核心大小的前提是: 相同的硬件环境下(包括 BIOS 版本)
没前提只说结果只会越说越乱套而已

也不一定的

主要还得看"流程"或者"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6-4 15:02: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dos 于 2011-6-4 14:29 发表

也不一定的

主要还得看"流程"或者"过程"



========

同意.

相同硬件环境.

"流程"或者"过程"直接影响速度.

极少数的"骨头".少的就是"流程"或者"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6-4 16:18:2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论题,dvd008曾发表过类似针对性的讨论,楼主搜搜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6:38:01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小弟认为做PE的人得设计好启动的流程,而有些PE实在太过繁琐了,把外置包做N多个,挨个加载和解压,这样进入桌面前会令人窝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6-4 16:4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20105915249 于 2011-6-4 16:38 发表
哈哈,小弟认为做PE的人得设计好启动的流程,而有些PE实在太过繁琐了,把外置包做N多个,挨个加载和解压,这样进入桌面前会令人窝火。。。

wimfltr 挂载WIM很快的,就算挂50个应该也只是几秒的时间,再加上LOAD 那些ini文件内的配置应该也不用很久
有时可能是用DEVI  一堆inf文件令到时间增加不少,当然还有别的

外置包做N多个是为了方便分类(当然也不要太多),方便更新,如果每次更新都打个大包不方便呢

[ 本帖最后由 andos 于 2011-6-4 16:5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6-4 17:12:12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高手啊,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andos 的帖子

呵呵,了解了。。。
但有些ud中的外置需要就是exe,这个需要提取+解压。即使是wim也需要提取+挂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6-4 18:24: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20105915249 于 2011-6-4 18:08 发表
呵呵,了解了。。。
但有些ud中的外置需要就是exe,这个需要提取+解压。即使是wim也需要提取+挂载。。。

这个就是流程了

没人叫你非要用UD的,你要用UD,那这个流程就得你自己好好设计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8:2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andos 的帖子

呵呵,ud我喜欢,现在是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6-4 20:41:18 | 只看该作者
"本人经过观察,新机不加载任何驱动map一个400mb的iso,比在Windows下复制400mb的文件都要快(因为是写入内存),但老机则需要10+分钟漫长的等待。不过老机的十多分钟,完全可以通过加载USB2.0驱动解决,时间立即减短到一分钟左右。"

(一下所说均指UD下的情况,光盘以及外置文件置于ud外的另当别论)本人支持,对于易用性、制作兼容性高来说,UD比较可靠,适合新手使用,相对放在可见区来说不易删除。

不知道你的老机老到什么程度?物理内存是多少?芯片组呢?“在进入桌面以前,需要从UD加载大量的外置文件”----不清楚你用的是哪个版本的UD版,竟然需要提取如此多的文件,目前论坛上发布的从UD下提取二级核心插件的PE,一般来说都是按需加载的,提取的插件包在Win7PE下可能约在10M左右,03PE更小,一般在5M左右,你所说的可能是将原有的高达几十~近百M的WXRS.WIM包提取后加载的吧?现在有了杏雨梨云UDLOAD.exe和百大的Fbinstplus.exe增强版,都是需要什么就提取什么,不应该提取几十M的WIM到PE下的。

“不过老机的十多分钟,完全可以通过加载USB2.0驱动解决,时间立即减短到一分钟左右。”这个实在不敢苟同,也许你是找到了适合你使用的那台机器的启动方式,但做为通用性来讲,实在不靠谱的。在如845主板、256M物理内存下,核心超过30M时,我试过十几台机器都不会快到一分钟到桌面。

请看看这个在高手眼中是浮云的帖子吧,有测试结果。http://bbs.wuyou.net/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6-4 20:47:57 | 只看该作者
“但有些ud中的外置需要就是exe,这个需要提取+解压。即使是wim也需要提取+挂载。。。”

这个吗,只能说类似的UD做的并不太恰当,你可以看看杏雨梨云的UD端午版,早就开始将所有外置放在了UD下,启动后只是加载了PE核心及必需的一些常用外置,通常在5M左右吧,其它所有的外部应用软件全放在了UD中,只在PE开始菜单加载了快捷方式,并未提取到PE下的。

我到如今也搞不懂,为何有高手在使用百大的Fbinstplus增强版时,能够做到按需加载,还为何非要把几十M的WIM提取到PE下挂载?

[ 本帖最后由 zxyy 于 2011-6-4 20:4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6-4 21:0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xyy 于 2011-6-4 20:41 发表
"本人经过观察,新机不加载任何驱动map一个400mb的iso,比在Windows下复制400mb的文件都要快(因为是写入内存),但老机则需要10+分钟漫长的等待。不过老机的十多分钟,完全可以通过加载USB2.0驱动解决,时间立 ...

map和map --mem差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6-4 21:12: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20105915249 于 2011-6-4 18:28 发表
呵呵,ud我喜欢,现在是主流

ud是主流?

那我out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6-4 21:20: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经过观察,新机不加载任何驱动map一个400mb的iso,比在Windows下复制400mb的文件都要快(因为是写入内存),但老机则需要10+分钟漫长的等待。不过老机的十多分钟,完全可以通过加载USB2.0驱动解决,时间立 ...

 这是发贴的楼主说的……


ud是主流?  那我out了     楼上老大并未落伍,但你更应明白新手们目前、甚至今后都是难以达到你那样的水平的。

UD对高手来说可能不太习惯,但对菜鸟、一般用户来说认可的人比较多,制作容易。可能高手们只认可自己的启动方式吧。不论怎样,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都有他的道理吧?

[ 本帖最后由 zxyy 于 2011-6-4 21:2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6-5 12:49:40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高手,过来观摩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6-5 13:11:20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统一PE早已采用的方法、早已解决的问题,还有人纠结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17:5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zxyy</i> 于 2011-6-4 20:41 发表 <a href="http://bbs.wuyo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248304&ptid=194809"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bs.wuyou.net/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本人经过观察,新机不加载任何驱动map一个400mb的iso,比在Windows下复制400mb的文件都要快(因为是写入内存),但老机则需要10+分钟漫长的等待。不过老机的十多分钟,完全可以通过加载USB2.0驱动解决,时间立 ...
<br />
刚刚拜读下老大的帖子,令我惊奇的是测试时竟要那N年以前的机器测试,,不知道您是否还在经常的维护这些机器,或者他们早已进入历史回收站.
我见识短浅,发这篇帖子仅仅发表个人看法,很荣幸受到指教!
您也可以看到,我的无忧账户是2010年才注册的.
当然我有空来这发表小的见解也是因为今年我不需要中考,有3个月的暑假.
由于本人的见识短浅,给论坛带来了不必要的争论,还望谅解!
(附上我刚刚在本机测试全内置win7PE 400+mb的结果:
平台:同方真爱V9270.
cpu:amd-phenom8400 3核,
2gb 物理内存,
512独显
BIOS-Phoenix-award(刷新过)
map --men 加载iso时间54s,
启动到桌面时间33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6-5 20:38:2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你用的PE是哪位高手的版本?也不清楚启动方式。

你的电脑配置比较高。你不必惊奇,而我惊奇的是你不知道中国人还非常穷吗?还没有富裕到把老电脑扔掉换成你那样配置的奢侈程度。同样的,在工厂,有一些只是做简单信号控制用的PC,或者显示、报警用的监控电脑,配置都是相当低的,但已经可以满足工厂生产的需要了,那样的用途与环境,也根本无需配置高的电脑,甚至在今后二、三年内只要硬件不出问题,也不会将其更新。所以,若能在这样低配置的电脑上成功启动,对你那样的配置也自然也应无问题的。

我工作时并不是专业负责维护这些电脑的,但遇到问题,有时还是帮同事处理这些老破机的,因此,我那演示版已经满足了维护的需求。而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弄一个近百M的Win7PE来,那要能进去才真是怪事。

[ 本帖最后由 zxyy 于 2011-6-5 20:4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6-5 20:54:1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测试的结果
第一:小的内核,能支持USB2.0的驱动就驱动快。
第二:磁盘C盘的文件正常,没有分区表错误。
小内核写入X盘与大的内核写入毕竟是有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捐助支持|无忧启动 ( 闽ICP备05002490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14号

GMT+8, 2025-2-26 07:21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