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启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系统gho:最纯净好用系统下载站广告联系 微信:wuyouceo QQ:184822951
查看: 276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各位高手关于U盘启动winpe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 22:5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新年好,给大家拜个晚年,由于小弟初来乍到,各位大侠能否写个详细的教程关于制作U盘启动的WINPE方法,可以拿老毛桃刚刚出版的大作2003精简版为例子。感激不尽。
2#
发表于 2007-3-2 23:01:5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也是新手哦,,正在找这个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3-2 23:0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23:13:5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毛桃
将 WinPE 安装到 U 盘

  这个是大家最期待的,从楼下诸多的回复中也能看得出来,但同时也是最复杂最难处理的。问题的关键便是,目前对于主板支持 USB 设备的启动,并没有一个公开统一的标准。各主板厂商对于支持 USB 设备的启动,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做法,并且是各自制定一套方案,造成了目前 U 盘启动的混乱,处理方法也相当复杂。因此,U 盘启动的制作方法并没有通用性。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

  有不少朋友使出了我所能列举出的几乎所有方法,也无法正常从 U 盘启动,这个,我只能说遗憾。这是正常现象,而且比较普遍,但是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鉴于目前主板类型繁多和支持 U 盘启动的多样化,我列举出以下一些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还是不能帮助你从 U 盘引导 WinPE,还请不要骂街!

  1、MS-DOS + Grub4DOS 引导
  首先使用 USBoot

附件: USBoot_DOS+Grub[1].part1.rar (2006-9-30 03:50 PM, 500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74


附件: USBoot_DOS+Grub[1].part2.rar (2006-9-30 03:50 PM, 76.19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93

  (注意是我附带的这个 USBoot.RAR,里面附带了 U 盘以 MS-DOS + Grub 方式启动的大部分文件)将你的 U 盘格式化成 USB-ZIP 或者 USB-HDD 格式,默认是 FAT 分区。一般来讲,这一步操作完了,你的 U 盘就能够引导到 MS-DOS 了。我们可以通过运行 MS-DOS 下的 Grub.EXE 来加载 WinPE。具体操作如下:
  ①、编辑 Autoexec.bat 文件,内容就 4 个字:(这一步,我的 USBoot.RAR 已经替你做好了,可跳过) 

CODE:
[Copy to clipboard]
Grub
  将 Autoexec.bat 编辑好后,保存到 U 盘,同时需要将 Grub4DOS 的可执行文件 Grub.EXE 放到 U 盘的根目录。
  ②、编辑 Grub 的菜单配置文件 MENU.LST,内容如下:(这一步,我的 USBoot.RAR 已经替你做好了,也可跳过)

CODE:
[Copy to clipboard]
Chainloader /ldrxpe
  将 MENU.LST 保存在 U 盘的根目录。
  ③、复制相关文件(夹)到 U 盘可将 BootCD.ISO 中的 WINNT.XPE、WINPE.IS_、XPEMENU.INI 和 外置程序 文件夹都复制到 U 盘的根目录下。
  不会操作的,可以直接将 DOS+Grub.gho 使用 GHOST32.EXE 写入到 U 盘。

附件: DOS+Grub.rar (2006-9-30 03:50 PM, 394.01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02


  2、NTLoader + Avlgo 引导
  如果以上的方法行不通,可以尝试先使用 USBoot 将 U 盘格式化成 USB-ZIP 或者 USB-HDD 格式(这一步不是必须的,要视你的主板而定)。然后在资源管理器中将 U 盘格式化成 NTFS 分区格式。如果格式化成 NTFS 格式无法引导,那就保持原来的 FAT 格式,使用 FixNTBoot 工具给 U 盘写入 NT 引导也行。

附件: FIXNTBOOT[1].part1.rar (2006-9-30 03:50 PM, 500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13


附件: FIXNTBOOT[1].part2.rar (2006-9-30 03:50 PM, 244.9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92

  再将硬盘系统分区中的 NTLDR 复制到 U 盘根目录,再编辑一个 Boot.ini 文件保存到 U 盘根目录,内容如下:

CODE:
[Copy to clipboard]
[boot loader]
timeout=0
default=C:\avldr.xpe
[operating systems]
C:\avldr.xpe="WinPE  By: Maotao"
  然后将 BootCD.ISO 的 WINPE安装 文件夹下的 AVLDR.XPE 复制到 U 盘的根目录,再将 BootCD.ISO 的 WXPE 文件夹下的 SETUPLDR.BIN 改文件名为 LDRXPE(注意不是 LDRXPE.BIN)和 NTDETECT.COM 复制到 U 盘的根目录下;同时,将 BootCD.ISO 中的 WINNT.XPE、WINPE.IS_、XPEMENU.INI 和 外置程序 文件夹都复制到 U 盘的根目录下。
  不会操作的,可以直接将 NT+Avlgo.gho 使用 GHOST32.EXE 写入到 U 盘。

附件: NT+Avlgo.rar (2006-9-30 03:50 PM, 337.16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14


  3、NTLoader + Grub 引导
  尝试先使用 USBoot 将 U 盘格式化成 USB-ZIP 或者 USB-HDD 格式(这一步不是必须的,要视你的主板而定)。然后在资源管理器中将 U 盘格式化成 NTFS 分区格式。如果格式化成 NTFS 格式无法引导,那就保持原来的 FAT 格式,使用 FixNTBoot 工具给 U 盘写入 NT 引导也行。再将硬盘系统分区中的 NTLDR 复制到 U 盘根目录,再编辑一个 Boot.ini 文件保存到 U 盘根目录,内容如下:

CODE:
[Copy to clipboard]
[boot loader]
timeout=0
default=C:\Grldr
[operating systems]
C:\Grldr="WinPE  By: Maotao"
  再编辑一个 MENU.LST 文本保存在 U 盘的根目录,内容如下:  

CODE:
[Copy to clipboard]
chainloader /ldrxpe
  然后将附件 Grldr 复制到 U 盘的根目录,再将 BootCD.ISO 的 WXPE 文件夹下的 SETUPLDR.BIN 改文件名为 LDRXPE(注意不是 LDRXPE.BIN)和 NTDETECT.COM 复制到 U 盘的根目录下;同时,将 BootCD.ISO 中的 WINNT.XPE、WINPE.IS_、XPEMENU.INI 和 外置程序 文件夹都复制到 U 盘的根目录下。
  不会操作的,可以直接将 NT+Grub.gho 使用 GHOST32.EXE 写入到 U 盘。

附件: NT+Grub.rar (2006-9-30 03:50 PM, 424.04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98


附件: GRLDR.rar (2006-9-30 03:50 PM, 82.87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6


  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那老毛桃没招了,我就这等水平。。。555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23:23:35 | 只看该作者
2003精简版里面只有WINPE.IS_外置程序 其他的用  USBoot做引导,但是WINNT.XPE、XPEMENU.INI等文件哪里可以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3-2 23:27: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orro 于 2007-3-2 23:23 发表
2003精简版里面只有WINPE.IS_外置程序 其他的用  USBoot做引导,但是WINNT.XPE、XPEMENU.INI等文件哪里可以找到?

建议看看下面的两个帖子:

http://bbs.wuyou.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616
http://bbs.wuyou.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087

晕死,看来我的电子书也要更新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3-2 23:43: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毛桃 于 2007-3-2 11:27 PM 发表

晕死,看来我的电子书也要更新了哈。。。

支持大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捐助支持|无忧启动 ( 闽ICP备05002490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14号

GMT+8, 2024-6-14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