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2010yg 于 2011-2-27 07:13 发表 ![](http://bbs.wuyou.net/images/common/back.gif)
请教楼主,目前那一种U启内核速度最快?请推荐!
1. 理论上0PE的U启最快。
0PE的U启内核估计是目前最小的。
以intel磁盘控制器为例,它由grldr+CHKPCI.TXT+iastor.sy_+0pe.gz+cmdpe.gz组成。
比目前其它pe的U启内核,包括14MB的骨头级PE都要小。
所以理论上要快一点。
2. 实际上0PE的U启不一定最快
(1)其实0PE只是把U启内核做小,但无意把它做成最小。
cmdpe.gz是很小了,但0pe.gz还可大量精简。
现在里面除了xp-pe的东西外,还含有03-pe、零体积版pe才用到的东西,对xp-pe来说,这些是可以去掉的。此外,还含通用F6模块、ISO启动器等等,其中各种32位、64位新旧版本的firadisk、winvblk就不少。还包含XP资源、wimnt等可以外置的工具。
(2)0PE随意挥霍速度
现在一开始就延时3秒让你有进g4d命令行的机会,主菜单停5秒,选驱动停5秒等等,纯就pe而言,可以不弄这些。
此外,如果不是追求组件化(0pe.gz可单独使用),许多东西可以合并,例如CHKPCI.TXT、0pe.gz、cmdpe.gz并为一个文件,减少文件数,可加速启动。更重要的是,现在从显示extracting CMDPE.GZ...到显示extracted之间,花了不少时间。这是将cmdpe.gz运行时并入0PE.GZ。如果事先合并了文件,速度提升将非常可观!
总之,0PE实际上还是比较快的,但不追求最小、最快,你只要不嫌它慢就够了。
3. 哪个最快?
如果汲取了0PE的优点,估计是最快的。
对于全藏入ud的PE,目前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是:
首先采取解开藏入的方式,分离外置。
其次,分离shell,也就是采取多级内核架构。
最后,分离、外置SRS。
这些做法经过理论和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如果不那样做,理论上未必比0PE快。
为什么呢,打个比方。你在走路,我在跑(采取快的做法),理论上我快。也不是没有人走得比我跑还快,但得修炼到竞走运动员水平。而一旦你也跑起来(采用同样的做法),那我肯定跑不过你啦,呵呵。
所以如果其它PE也那样去做,就会比0PE更快。明白这些道理,就不应该再把0PE跟其它具体PE去比速度。
顺便说一下,我说的外置、内置是针对PE结构而言,外置软件(例如ghost32.exe)包含在内核(例如winpe.is_)里的,属于内置结构,放在内核外(例如弄个op.wim放外置软件)的,属于外置结构。
而不是说把PE全藏入ud就叫内置,那样说不妥。
打个比方,不能把藏在口袋里的PE叫内置PE,把它从口袋里掏出来用,就叫它外置PE了。
0PE是全外置结构,连一些其它PE视作内核的东西,比如SRS、DESKTOP等都做成外置组件。
但0PE有一定的转换能力,能动态地变成全内置PE。
在这里,内置、外置结构已经统一于一体了。 |
|